众声喧哗时,一个回来的“肾”给舆论场什么启示?

日期:2023-11-29作者:佚名阅读量:
文章摘要:经过舆论场的几次传播,医院“偷摘器官”、“掩盖医疗事故”等猜测,纷至沓来,也曾刷爆你我的朋友圈。可以想见,用不了几天,“丢肾”事件也会被遗忘,就像魏则西、陈仲伟,已迅速淡出你我的视线一样。“肾”找回来后,一些关注者马上指责媒体无良。而舆论场中,质疑声的确容易被放大,理性中立者则易形成“沉默的螺旋”。

沉默螺旋案例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

肾找回来了。

“什么肾?”或许,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。因为,估计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到这则新闻——

5月10日晚,安徽籍男子刘永伟手术后“丢肾”事件,尘埃落定:徐州市卫计委,综合第三方检查结果和专家组意见给出调查结果:刘永伟术后右肾存在,目前呈现为外伤性移位、变形、萎缩。并将此作为回应公众疑问的最终结论,在其官网发布。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螺旋案例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

彼时,我们的所有注意力都在“人大硕士涉嫖死亡”事件上,一个医患领域的反转剧,很难再激起什么水花。尽管,它曾那么地喧闹一时。

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沉默螺旋案例_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

5月5日,某晚报《我的右肾去哪儿了》一文点燃舆论场。报道称:去年6月,安徽男子刘永伟车祸之后,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胸腔手术。出院后,刘某转院做CT检查时竟发现自己“右肾缺如”。肾去哪儿了?经过舆论场的几次传播,医院“偷摘器官”、“掩盖医疗事故”等猜测,纷至沓来,也曾刷爆你我的朋友圈。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螺旋案例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

尽管第二天,院方就贴出CT片予以反驳,但在舆论场一片“刻板印象”中,迅速被边缘化。双方几经胶着:患者望医院赔偿百万,医院望媒体停止抹黑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,公众望一个权威的声音能给出真相。谁都很焦虑:因为对医患双方而言,声誉的损失,“非此即彼”;对公众而言,“如果医院真的偷肾,我会不会是下一个?”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沉默螺旋案例

直到10日晚,第三方调查结果,才坐实了这出反转剧。但反转又如何?医院乃至整个医生群体所遭遇的信誉损毁,就像玻璃一样,碎了再粘回,也是千疮百孔、脆弱不堪。

可以想见,用不了几天,“丢肾”事件也会被遗忘,就像魏则西、陈仲伟,已迅速淡出你我的视线一样。但它们不会消失,而是构成了舆论场下的一组暗线、海面下未露出的冰山,随时准备裹挟着新的热点“折返”。它是如此典型,长安君想停下来反思的是:“肾”回来了,但什么丢了?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沉默螺旋案例

长安君认为,首先丢的是媒体报道中的信息平衡。

“肾”找回来后,一些关注者马上指责媒体无良。其实,我们应该感谢媒体,如果没有这群“社会航船的桅杆眺望者”,公权力会因缺乏监督而反噬自身,棚屋里的无助呼喊会成绝响。恰恰是媒体一次次曝光,让社会问题清晰,让一个成熟的社会有能力自省。但是,权力从来伴随着责任。当媒体(包括泛媒体)被赋予“公器”地位,必然要承担高于普通网友的义务,一个底线就是——提供平衡信息。

有评论总结,“丢肾”事件中的媒体瑕疵,在于:“当患者对右肾存疑,而院方的解释又无法令其信服的时候,舆论以怎样的姿态‘帮衬’这种不信任?如果在传播‘丢肾事件’的同时,兼顾着搭载一篇科普文章,哪怕是作为‘平衡声音’,起码也能落得个‘公道在人心’。但为何,在信息筛选与过滤的时候,只有被放大的患者的焦虑在?这种火上浇油的姿态,乍看起来是帮着弱势群体发声,却在医患伤口上撒盐,令重装待整的秩序之路更为艰难。”

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螺旋案例

其次,丢的是一些网友去伪存真的理性精神。

针对你我恐惧已久的“偷肾”传言,早有医学专业人士指出,肾器官被摘取,除非炒腰花吃,那只有一个用途:移植。然而,移植内脏却是一个非常精细而高难度、高风险的活,包括ABO血型、HLA抗原系统测定、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、混合淋巴细胞培养(MLC)等,用以确定供体与受体组织相配的程度,这还不包括摘取后的运输、储存等高难度环节。何况,刘永伟的右肾已严重损毁。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螺旋案例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

要甄别舆论场上的种种“偷肾”暗示,并不难。但如果一些人的理性偷懒了,变成了惰性——甚至“由情绪替代了思考”,那理性思考将永远追不上偏激舆论的脚步。而舆论场中,质疑声的确容易被放大,理性中立者则易形成“沉默的螺旋”。于是,事件本身被劫持,阴谋论持续飞行。这种情况下,主观臆想虽然跑到终点,但根本上跑错了方向。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沉默螺旋案例

最后,丢的是整个舆论场等待真相的耐心和接纳事实的“空杯心态”。

长安君注意到,“丢肾”事件一出,医院还没拿出CT证据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,双方在舆论场上的支持度,就已见分晓。早在“魏则西事件”中,评论员王烁的《舆论食物链》一文就一针见血地说:“如果舆论场是竞技场,角斗士上场之前胜负已分。观众只要看看各自身份标签,就决定了赢家。”专家教授只有挑战公务员才能具有学者风范;记者都是妓者,但如果记者的对手是企业主,那就是孤胆英雄。百度是流氓,但如果百度的对手是医药监管部门,那就是斗士。”放在“丢肾”事件中,食物链的影子,似乎依然可辨。

在一些人眼里,医患双方的身份标签,就是他的“站队”原则。问题是,当“心杯”已满,事实何处容身?这几天,有一篇评论直言,“谁给真相下了咒”?里面提到:“获得真相,这应该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。可在今天,人们却不得不时刻像一只羽毛竖立的公鸡,以一种对立的、不信任的姿态去向公权力索求真相。真相有时比我们想象得还魔幻,但大多数时候,是充满了平庸和琐碎的,还有一些可能与个人价值预设相悖的细节。但面对公权力时的这种紧张状态,无疑会助长理智的惰性,常常让人们不愿意承认平庸而琐碎的真相,而宁愿相信自己幻想出来的大戏。”

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沉默螺旋案例

沉默螺旋案例_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

(图:被曝“丢肾”的患者。)

为何我们走到了今天?

一个巴掌拍不响。冰冻三尺,更非一日之寒。

仅就“丢肾”事件而言,如果院方尽早采取行动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解除纠纷,或许不至于闹成热点。往远了说,如果医疗界整体少一些“大处方”、“科室外包”乃至“回扣”事件,医患关系不至紧张如斯。对媒体而言,如果“缝肛门”、“八毛钱治好十万元病”等乌龙报道少一些,医患互信或许低。刻板印象,就是在种种现实的“合力”中,日积月累,然后深入人心。

现实搬上网络,才形成汹汹舆论。而网络舆论场自身,也在嬗变:今年以来,从和颐酒店女子遇袭到“人大硕士涉嫖”,中产阶级的焦虑感、不安全感,在一次次热点事件中,被集中释放。出差的白领、体面的医生、有知识的大学生......多起公共事件的背后,均暗含你我“推已及人”的同理心。而各类新媒体平台——不再仅仅只是“微博微信”,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互联网的兴奋点,有能力更加熟练地运用“标签”,瞬间引发刻板印象,刺激网络热度。

然而,像“丢肾”这样的、网络时代的非理性博弈,没有谁是赢家。

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螺旋案例

其实,在媒体报道这件事的当天,在事实真相还未出来的情况下,就有不少网民表示了强烈怀疑。至少,可以说明一点:那种“媒体说什么网民信什么”的年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尤其在反转剧不断出现的网络新闻时代,看新闻,一要看消息来源,二要让子弹先飞。“新闻一报就信,媒体一煽就骂”,这样的网民尽管基数不小,但与5年前微博刚兴起时相比,总量在下降。

沉默的螺旋新闻事件_新闻螺旋沉默事件分析_沉默螺旋案例

网民的成熟,也是社会成熟的一个标志。

这也是长安君抱有无限信心的地方:“我们都行走于光影斑驳之中,要守护自己这盏灯火。有阴影的地方,必定有光。”

长安剑致力于创作精品好文,欢迎小伙伴分享转发,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需标注“转自长安剑微信公众号ID:-j”并标明作者,否则视为侵权。

有想向长安君投稿的小伙伴,可以发至这个邮箱喔: 等你!